•  夏至
  •  永泰風景3
  •  永泰風景2
  •  永泰風景
  •  水天一色
  •  梯田豐韻
  •  大洋洋尾寨
  •  云頂天池
當前位置: 永泰新聞網>縣域文化>民俗風情 > > 正文
山寨古韻
2018-10-09 09:20:27 邵永裕來源:   責任編輯:    手機版

     山寨,不是一個寨,是村落的名字。

山寨,有個寨,居村至高,是村落最早的建筑。百年滄桑,山寨傾圮,村名取代。

進洑口(永泰縣洑口鄉),跨樟溪、盤峻嶺,山重水復,壁上村莊——山寨隱約可見。村莊的入口有個水尾宮,沿著歲月浸染的石階,和腳印磨光的石徑,開始了繞村古道的體驗。古道一米多寬,壘得嚴嚴實實,從石縫長出的綠草,半遮半掩地貼著路石,壘石寫滿蒼古的況味,因為縫隙長出的綠,勃發生機,透著活力,古道因此更有詩意,慢條斯理地牽著這家,繞過那家,伸向遠方。

村子是谷地與山芲的交錯組合。屋舍依山而建,錯落有致,成帶狀分布。沿著繞村古道,從起點到終點,百分九十以上的人家便連在了一起。站在山腰古道的起點,望著古道蜿蜒而去的山芲,背景一片蒼茫。山芲背后群山起伏,煙霞升騰,一幅恰似廬山含鄱口的美妙,赫然顯現,詩意醉人。

在山寨,時光是一團煙霧,總會給人帶來一種幻覺。進村的瞬間,不斷觸及的房屋模樣和構造,讓人仿佛從明代直抵清朝。不小心的抬首回眸,一星半點的現代元素,又讓人夢醒現實。

村落里的建筑,彌漫著濃濃的明清古韻。遠處望去,一座座挺立于山野的屋舍,猶如一個個戴著黑氈帽,身著褐色衣裳的明清古人,佇立在山坡曠野,觀日出日落,看世事變遷,特立風行,韻味醇厚。

山寨,一個巍峨莊寨的稱謂,會讓人剎那間跌進懷舊的空間里,蒸騰種古樸的氣氛,聯想那遙遠的故事。據山寨族人介紹,山寨始祖并非黃姓。之前張、陳、鄭先此而居。那時,黃氏始祖僅為一個長工,具體雇傭于哪族人,其后人語焉不詳。至于再后來,三姓何以淡離,長工如何變主人,只有傳說,沒有記載。但族譜卻清晰記著:丙四的后裔黃六,于明嘉靖年間,從伏口白沙古棗遷居山寨,至今近500年。

山寨地處閩中、南交界,是福建歷史文化名村,也是永泰古村落中,古建筑保存最為完整,最有特色,明清韻味最濃郁的地方。這里民俗豐富,風情淳樸。村民信仰道教,供奉張圣君、盧公、五谷仙,每年的請香、游香、謝香活動,都為四季平安,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做祈求。村民心愿淳樸,求的只是溫飽和平安。因此,把農業神放在首位,予以祭拜。敬神祭祖、婚喪儀式、建房上梁、酒宴禮數淳樸虔誠,每個程序強調的是對天地的感恩。村里有水尾宮、庵亭巖,所有的供奉,融入他們的血液,每一種祭祀衍生的活動都成了節日,代代相傳。還有山歌、拖木、對背插秧,成為一種符號,鐫刻在山寨的風情韻味里。

山寨,是一張述說著往事的老照片,是一本落滿了時光塵埃的民俗畫,也是一部演唱著耕讀傳家的村落史。山寨的故事,有的落進茶館的杯盞里,有記在了農業進程史冊中,有的曬在宅院的晾衣竿上,還有的鉆進老宅的煙雨里。

山寨有各種各樣的“堂”?!胺e德堂”詮釋了他們對家風的追求:“以德立家、以德治家”。并以此為厝名刻在門楣上,寄望子孫后代知書達理,耕讀傳家。這里人才輩出,有進士黃步新、黃成林,秀才黃初生,儒商黃振榮,以及現代許多高級職稱的工程師、經濟師、律師等人才,國家處級以上公務員不乏其人。書寫了“一家四郎修四堂”美談,創造了山寨的輝煌。

這里的村民敢為人先。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至七十年代初,山寨第一個實行水稻品種改良實驗,成為永泰縣“全國農業學大寨,永泰農業學山寨”的樣板。這里的人們,與天奮斗其樂無窮,改天換地的硬漢層出不窮:為了解決農田灌溉問題,村民鑿洞80多米,開辟水渠3公里,從鄰村的德化境內引水到山寨,創造了“山寨版”的“紅旗渠”;為了結束“油燈風中晃,松煙滿壁熏”的歷史,他們建電站,抬鋼管,發動全村壯漢輪番上陣,磨破肩膀,把每根幾百公斤鋼管,從山腳抬到700多米山頂,他們的血汗融入了這20條生生的鋼管,在子孫后代心里聳起了艱苦創業的豐碑。他們不屈偏僻艱難,努力改變落后面貌:修建了村部,電影院,學校,創造了“山寨模式”。他們居在深山,向山要寶,廣種油茶2000多畝,每年繳納國家100多擔,素有“油茶之鄉”之美譽。隨后,村民廣植李果,遍布山野,村民收入,普遍提高。山寨人收存了環境惡劣,生存窘迫的記憶;也品嘗了艱苦創業,敢于人先的喜悅。

這里仿佛從來沒有過客,走進山寨,你就繡在這道原始古老的風情里,感覺自己是地道的山寨人,祖祖輩輩生活在山寨,生活在遠離塵囂,遠離戰亂的大山深處,從來不曾有過離開。于是你擁有了山寨人的性格,你堅守著這古舊的靈魂,不想被潮流驚醒。在歷史滾滾的車輪下,山寨也有過許的變遷,可是山里生活中的民心民風一如當年。

走進山寨,有如翻閱歷久彌醇的往事,一種熟悉的溫暖撲面而來,陽光將飛揚的煙塵抖落在瓦片間,你守望著這份被歲月浸染的古老,至迷戀于墻角剛剛萌生出的一點苔痕。這樣的墻頭仿佛處處存在,來往的路人與你擦肩,他們步履蹣跚,一生走不出這溫馨的山寨。  

 一個古老的村落會喚醒你內心某種懷舊的情緒,邁過歲月的門檻,看到歲月逝去還來的影子。祥福堂左右石刻對聯“洋水瀠洄環甲第,層巒聳翠拱庭階”,“福曜常臨仁壽宅,慶云長護吉祥家”,他們怡情山水,樂此而居,祈愿未來,綿延發達,于是便有了“粘灰厝”榮光,木雕精致的構造。后厝堂、龍湖堂、永安堂、余慶堂古意盎然,卻又被客人用光陰擦亮,照亮山村。 

在這里,可以盡情地釋放你內心的孤獨,亦可在明清的穿越中,獨自享受孤單遙遠的寂寞。這是靈魂的驛站,你可以毫無顧忌地虛度昨天。 

是誰給山寨的舊物鍍上日落的色彩,又是誰將山寨的黃昏刻上了光陰的痕跡,晚風拂過李果林,夕陽還在青山外。站在人生依依古道,守望山寨無言的背景,時光將年華打磨,時光卻不曾老去。你看,山寨還是當年的山寨,舊事還是昨天的舊事。


分享:
免責聲明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永泰新聞網“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永泰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永泰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    2、本網未注明“來源:永泰新聞網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永泰新聞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相關閱讀
    [更多]永泰新聞
    [更多]國際新聞
    [更多]國內動態
      
    老人把我添到了高潮A片,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,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