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永泰,閩北山區里的一個縣。曲折狹窄的山路引領我們走進一個又一個隱匿其中的村子。村中,一幢幢與眾不同的堡壘式建筑與新式建筑交錯佇立。這些古建筑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,卻因居于深山而鮮為人知。 日前,諸多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多領域專家聚集永泰,為永泰莊寨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把脈診斷。 獨特的“四梁扛井” 永泰縣內崇山峻嶺、溪流密布、溫泉豐富,幾乎每個村鎮都有歷史底蘊濃厚、獨具特色的高山民居——莊寨。史料記載,永泰莊寨始建于唐朝,明清迅速發展??h內原有兩千余座莊寨古建,現存較完好的146座,1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24座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 木雕 周天媛攝 長慶中埔寨全景 資料圖片 走在長慶中埔寨一米多寬的跑馬道上,我們看到寨子結構完整,建筑的細節處還有很多精致的木雕、彩繪、灰塑、掛瓦墻。進入主建筑中,就可以看到被稱作“四梁扛井”的獨特結構。這種穿井抬梁組合結構,不同于北方民居木結構單純的抬梁式或穿斗式結構,而是兩根抬梁與兩根眉枋交錯架在充柱上,并在兩根小充柱的檁條下懸掛著兩個垂花柱,是永泰莊寨建筑的特色結構,在這次參觀的莊寨中可以普遍見到。 據永泰方面介紹,在嵩口鎮的莊寨中還發現了有關鄭和下西洋的精美壁畫,建筑使用的木料也與當時福船所用木料相同,這些都從側面印證了福州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貢獻。當年的莊寨是大家族的根,正如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席專家鮑世行所說:“莊寨就是小尺度的城市”,他們見證著家族的歷史。 保護形勢嚴峻 永泰莊寨數量眾多且分散,多居于深山。保護的一大難點就是交通不便。筆者與專家們前往莊寨,多是行進于曲折的山路間,而且寨與寨之間的距離都不算近,車程大概半小時。和城寨的李玉霞姑娘告訴我們,從莊寨到福州市的公路已經立項,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修好。 永泰潮濕多雨,而木質的建材在這種環境中難免會出現腐朽的情況。在和城寨,筆者看到一些老建筑的木柱根部已經腐朽,甚至有的木柱和石座相連的部分已經腐爛得只剩一半,一些土墻也已經倒塌,成為巨大的安全隱患。 此外,永泰縣內莊寨建筑的保護級別低,最高的只是省級保護單位,且知名度小,不受重視。加之很多原住民都已遷走,專家們擔心,永泰莊寨會被閑置被遺忘。交通差、宣傳少、危房多、級別低,永泰莊寨建筑保護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。 ??? 原住民是核心 目前莊寨保護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。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李季建議,進行更多基礎性的學術研究。 古建的保護強調活態保護,對于特色民居來說更是如此,這是與會專家的共識。國務院參事徐嵩齡說:“很多居民已經離開了,難道這里要作為遺址來保護嗎?活態保護應該活在哪里?” 活態保護不能沒有人,離開人的古建只是軀殼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文化專員杜曉帆提出了“為誰保護”的問題。他指出,保護的核心是原住民。原住民創造了莊寨,他們的技術、精神是莊寨的靈魂。他們既是莊寨的創造者,也是傳承者,更是今后必須享受到保護成果的人。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原副主席郭旃也表示,保護莊寨,必須要發展地域文化,以吸引當地人回流?!斑@很重要?!彼f。 事實上莊寨對于當地人的吸引力還是有的,比如離村的村民在聽說專家們來考察,紛紛從工作地趕回村中,希望聆聽專家的高見。原住民的熱情將是莊寨保護的一大動力。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呂舟指出,莊寨文化是隨莊寨而生的地方特色文化,如果能弘揚莊寨文化,使之成為村落發展的軟實力,不但能夠保護包括技藝、習俗等在內的地域文化,同時也能更好地發展特色旅游。國務院原參事王靜霞則提出更具體的建議,比如莊寨可以開發為博物館、展廳、工作室、特色旅館等項目,“這將是很好的發展前景?!彼f。 作者:陶楓 周天媛 |